• 党建活动
融关党建 || 维护公平正义,强化使命担当——本所党支部组织集中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发布时间:2024-02-29 09:59:49    作者:融关律师事务所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电影《第二十条》中的经典台词:


◆“见义勇为有错吗?法律有错吗?都没有错,那错的是谁呢?”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image

本所部分观影同仁们的观后感:


观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想起律所文化墙上悬挂的警句“宁违法律,不违天理”,当时大家为是否悬挂此争论了比较久,当时创始合伙人徐建律师坚持主张悬挂,我也提出了“恶法亦法”的观点予以支持,最终大家也都对此表示同意,但只是把它悬挂在律所最里边的墙上。电影最后的听证会上,检察官韩明用最基本的逻辑诠释了什么是公平正义,中国老百姓认同的天理就是公平正义。我有一个思维习惯,就是在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时,首先是以常人常理常情看对错,并且相信符合常人常理标准的行为,一般都是合法的,通常都能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杨江苏 律师


片中《第二十条》的主办检察官韩明在陈词中说“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的确,作为法律工作者之一的律师,我们在办理各类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时,在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的同时,也同样不能忘记在法律之外还有人情。“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宣言振聋发聩,直抵人心。习近平主席说,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后,我们仍需不忘法律人的初心,牢记使命,让法律得到正确适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信仰法律,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陈  敏 律师


正当防卫条款与《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紧急避险条款一同筑起了刑法总则中明文规定的二项违法阻却事由,其本质在于这类行为貌似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但却具有正当化根据,从而阻却犯罪。而正当化的根据,就是电影中的这句金句:“法没有必要向不法让步”这一命题由德国学者贝尔纳于1848年提出。2020年,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详细地规定了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第二十条”。

——杜友鹏 律师


虽然作为影片里存在譬如法律概念不明、非正面宣扬律师形象等有待改进的不足,但电影里两个惊天之问“韩雨辰:如果我在学校里再次遇见校园霸凌的事情,我还要见义勇为吗?”“张贵生女儿:如果你是那位司机,你会去管吗?”,作为法律人的我,深有感触。法律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人民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做为社会的基石,不仅仅是文字的规定和法院的裁决,更是天理、国法和人情的完美结合。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法条,而更应该是温暖的社会实践。

——陈慧芳 律师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韩明在案件听证会上的一段陈词。这段发言,句句朴实无华,却振聋发聩,让整部电影得到升华。这段发言以艺术表现的方式观照现实,代表着检察机关办案理念的巨大转变,代表着司法机关努力破除一直以来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努力实现“正当防卫”条款的立法本意,努力回应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在促进司法进步的过程中应当从法律人的角度,做建设性的反对者,专业性的批评者,客观性的思考者,前瞻性的研究者,为中国法治的进步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于雪飞 律师


影片深刻探讨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让观众不仅欣赏电影的剧情,更引发对自身道德底线的思考。如果你置身于主人公的处境,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电影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仿佛是社会现实的放大镜,引发观众对于正义、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反思。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第二十条》所呈现的法律和人性冲突问题弥足珍贵。正如影片中所言“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律不应成为对正义的绊脚石,而是应该为人们提供公平正义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法律的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濮  庆 律师


观看电影《第二十条》结束,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影片中法律与道德交织碰撞,让每个人的内心深感共鸣。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逻辑,而是关乎人性、关乎公平、关乎正义的复杂体系。在同一个刑事案件中,虽然作为律师的我们和影片中检察官的角色不同,但同样肩负着守护正义、维护公平的重任,都需要深入理解人性、洞悉社会现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成为勇敢善良的人身上坚固的“铠甲”,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成为保障人权、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李炳凤 律师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义不能向罪恶屈服。在法治社会中,只有人人遵法守法,爱法护法,才能让弱小有安全,让善良放光芒,让生命有保障,让正义有回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盾牌,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守的底线。“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不要嘲笑为社会正义挺身而出的人,因为有一天,他们争取到的光亮会照在你的身上。他们选择了善良与牺牲,见义勇为,维护了公平与正义,灵魂有光,人生无憾;如果只求自保,选择退缩,或者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厄运迟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陈  红 律师


“依法治国”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原则。在《第二十条》中,三个故事都围绕法律案件展开,体现了法律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的重要作用,即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影片通过展示王永强、韩明儿子和张贵生等不同人物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行为选择,探讨了正当防卫与过度防卫的界限,以及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实现公平正义。影片中的案例告诉我们,法律不仅要惩罚犯罪,更要保护那些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的人。

——王  聃 律师


正如鲁迅所说“一贯如此,便对吗?”英国法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一次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但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好比污染了整个水源。”《刑法》“第二十条”代表的是公民有捍卫自己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有帮助他人捍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普通公民来讲,面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我们要不要出手?要不要还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面对合法捍卫公民权益却被判有罪的情形发生后,我们要选择怎样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审判,还能带着对法律的信心平静的生活下去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刘红光 律师


电影里的三个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我们看到受害者被村霸施虐奋起反抗成为杀人犯,公交车上制止色狼侵害而蹲三年大牢,校园出手保护被霸凌同学竟被开除学籍,遇到了我们还敢管吗?这部电影的精髓给了我们的答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变高,还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变大是法律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正当防卫,不是冰冷的名词,而是正义的温暖。所以,看了电影将会对我们的今后的生活,带来参考性的建议,对惩恶扬善有了更大底气。

——唐雯娟


image